第104章 校园的一日,为何
“舞小姐,你觉得这辆摩托车怎么样?”
“蛮不错的。”
“那这辆呢?”
“也蛮不错的的。”
“那再看看这辆。”
“噢噢,蛮不错。”
“……”
开学的这一天,一家人吃早餐的时间里,花茶边吃边挪着椅子凑到舞身边,兴冲冲地展示着购车平台的画面。
在舞连续使用三次同一个意思的回答后,花茶的嘴角下沉,压下头,注视着她的眼睛。
“好敷衍!”
“那能怎么办嘛,除了颜色有点区别以外哪辆车都长得差不多。”
“那倒确实是…那不谈外观,第一辆是便宜但是配置很一般;第二辆要贵一些,是目前人气很高的选择;第三辆还要更贵一点,但是各方面都很适合我!”
“怎么突然看上摩托车了,电动车不是骑得好好的。”
“是挺好的…平常上下学足够便利,也没什么不好的地方,但就是觉得如果能拥有一辆摩托车的话——”
“又是『成熟』的感觉?”舞一语道破。
“诶嘿。不过这次不完全是,有一部分也是我自己喜欢。”花茶笑着挠挠头。
“真贪心呀,要是我高中的时候能有这么一辆小车代步,都不知道多讨人羡慕,只可惜直到我大学结束的时候,唯一属于自己的交通工具都还是自行车。”
“应该只是舞小姐那个年纪才这样吧,我光是平时放学就能看到不少学生骑电动车了。”
“…是这样吗,这么想来雪枝也跟我说过因为大学太大,准备买辆电滑板赶路用。不过聊这个和摩托车有关系吗,你这个年纪还不能考驾照哦。”
“我已经17岁啦,不是都说,每年暑假都会有一批高中毕业的学生考驾照嘛。”
“他们这样说的考的都是汽车驾照,摩托车驾照需要另外考。”
“耶?原来不一样嘛,也就是说舞小姐现在不可以开摩托车?”
“对哦。”
听到这,花茶的目光闪闪发亮:“那正好,舞小姐有汽车驾照,我再考一个摩托车驾照,如此这般,你我两证合力,焉有一合之敌!”
“这么一说…是不是还有一种摩托车可以坐三个人来着?”
“有呀,那个叫偏三轮。这么一想,要是买一辆的话,无论怎么样我们都能一家人外出了诶。”
“再等两年希长大了,就没办法让她和空坐一个座位了。”
“好像是哦……”
早餐吃完之前,她们继续聊。因为难以解决第四个座位的问题,加上查询得知偏三轮的价格普遍高出一个档次,再加上花茶不太喜欢外观,这个车型被快速抹杀了,一家人乘摩托车出行的计划也只能另做打算。
吃完之后,她们将碗筷收拾进洗碗池,之后便一同穿鞋提包出门。
“小希再见啦,放学回来再陪你玩哦。”希也越发长大,让她自己看家也不像刚开始那样担心了。
乘电梯下楼,到一层便是她们分开的时候。花茶和空到小区外的停车棚骑电动车,而舞的轿车停在地下车库。
其实地库也有停电动车的地方,只是动力不足,两人坐的话,每每往外开的时候都相当费劲,必须让空下来才能顺利开上去。
“今天还是有点凉,小空会不会冷呀?”
“还好啦,风几乎都让姐姐挡住了。”
“不冷就好。”
拐上一两个弯,她们撇进了大路,随后停在红绿灯前,等待着倒数。
“说起来新学期了,和那个关系很好的朋友还在一个班级里嘛。”为了打发这点时间,花茶找了话题。
“当然在啦。”
“这样啊,那你们缘分很好呀。”
“姐姐,现在是第二学期,不用换班级的。”
“…好像是哦,放假放太久,脑袋有点长锈了。”
红灯切绿,花茶再次拧动电门,路上交谈很少,早上一向如此。沿路开七八分钟,路边的小学生渐渐多了起来。
到了门口,空便自然地下车。
“上学加油哦。”花茶向她道别。
“嗯,姐姐也快点回去,不然要迟到了。”
“好像是…那我走啦。”
说着,她加速,尽快赶到高中,把车停在一向的路边,拔掉钥匙,在门口值班老师的催促下小跑进校园,然后气喘吁吁爬上楼梯。
每当这种时候,她就会羡慕高年级的学生,因为他们的班级都分布在一楼和二楼,而花茶的班级位于五楼,也就比六楼的好上一点。
按说这么高的楼层已经足够消耗体力,那起码要在风景方面弥补回来,但好死不死窗外就是几颗茂盛的老树,树顶的绿叶几乎遮挡了地面的视野,花茶本就不多的消遣又少一项。
老师还没来,因而班里叽叽喳喳。刚坐下不久,上课铃打响,广播开始指引大家前往参加开学典礼。好不容易爬上来,结果又要下去。花茶心里暗想,下次开学不妨再晚一点,这样就省得多爬一次楼了。
…不对,下次开学就是升高三,自己就会换进低楼层了。
下楼的时候,她通过走廊朝三年级的教室瞥了几眼,楼层偏低走得也快,里面只剩几个零散的学生还没有离开。正要收起目光下楼,最后扫过的视线恰巧与走廊深处某个正在和饮水机前盛水的女生对上。
那是莉珂。
虽想打声招呼,但被人潮推着前进,只是在视线移开之前,花茶招了招手。
露天会场之中,高二挤在其余两个年纪的中间,花茶因为高大站在班级队伍的最后面,面朝讲台,视线发散,开学典礼的场面话她不感兴趣,脑袋便去想摩托车的事。
忽然听见讲台传出来不同于校领导浑重的声音,便抬头望去,发现是安排了几位学生代表上台致辞。粗略一看,有个身影和莉珂格外相像,眯上眼细看,便确定了就是她。
这是高三学生的最后一个学期,因而致辞的主题和考前冲刺关联。花茶还算认真地听了几个人讲,接着意识到上面的人都按着固定的公式讲话,先是目标院校,再是励志语录,所以只是多听了两句,便失去了兴趣,毕竟这无非就是换了个声音在讲场面话。
如果让舞来听,她可能还会总结出每位代表的励志语录都和个人情况相融,例如莉珂的主题就是为了实现剑道职业的梦想,从而选择暂时放下,注重复习以求考上更好的平台,都由校方精心挑选,以此刺激各种情况学生产生学习动力。
上面在讲,台下也在讲。周边的同学们继续着方才在课室未尽的话题,相互讨论着寒假见闻。但毕竟过着的都是同一个春节,经历自然都格外相似。
学生代表致辞过后,又继续到了校领导讲话,随着铃声响起,台上领导才加快速度收尾,结束了这轮发言,开学典礼便走完了全部流程。
学生们按照来时的路线回到教室,但是人太多,等到走回教室,又重新打了上课铃,第一节课被开学典礼占用,现在开始的是课表上的第二节课。
刚放完假,花茶的眼睛盯着黑板,思绪像不稳定的网络时连时断,如此到了课间。和邻座的同学聊了会儿天,对方说要去倒个水,期间她便看了看手机。
屏幕上,显示着莉珂的来信:『中午要一起吃饭吗?』
花茶不多想,敲字回应:『好呀。』
之后,对话暂时没有了下文,直到下一次课间,莉珂才发了一个『嗯』。
期间没有更多对话,一直到上午的课程结束,花茶提上便当正要去赴约的时候,才发觉还没问在哪里见面。
连忙发去信息,这次回复格外效率,说在食堂吃,现在正在楼梯口等。
下了楼,见到了她。头绑马尾,戴着眼镜,显得几分文静,和活动室里大开大合的印象有所差距。
“那我们出发?”莉珂问。
“嗯,走呀。”
“自带便当啊,是自己做的吗。”
“这个啊,是家里妹妹做的,我没有那么好的厨艺。”
“就是你寄宿那个地方的小妹妹吧,一时间还有点转换不过来。”
“欸嘿…图省事就直接管叫妹妹了。”
对莉珂备考生的身份,花茶有不少好奇的地方,只不过路上不时碰见有人向她打招呼,打断了她发问的意图。
到食堂, 靠墙边的双人桌已经被占满,于是在中间连片的长桌找到相对空旷的位置坐下。确认好位置,莉珂去窗口买午饭,花茶便坐下,手按在饭盒盖上,直到她端着碗面小心翼翼地走来。
仔细看,面碗的造型格外独特,花茶便想起有个新营业的窗口,靠卖相在学生口中格外有话题:“这个碗…是食堂新开的渔粉嘛?”
“嗯,没错。”
“好吃嘛,我还没吃过。”
“还好?总之和其他饭菜比起来也没有特别突出,尝一点吗?”
“可以嘛,本来量看着就有点吃不饱……”
“没关系,如果没有训练,这些够吃了。”莉珂取过花茶的饭盒盖,挑了点粉到上面。
“这个份量大概只够我吃个早餐,明明碗看起来这么大。那训练的时候能吃多少?”花茶也夹了块肉到莉珂的碗里,礼尚往来。
“能再吃一碗?”
“变化好大,我运没运动饭量好像都差不多。”
一口把面吸溜完,除去口感劲道,其他并无出彩之处,汤汁味道有些单薄,不但和家里做的没得比,就连外面价格实惠的早餐店都小胜一头。
就连仅剩有点,也是因为面本身的原因,而和烹饪的手艺毫无关联。
她忽然想起舞说过的:如果一样菜品只听说卖相怎么怎么好,那大概率只有卖相是好的。
好想吐槽,但毕竟莉珂真金白银花的钱还正在吃,是有一点不适合开口。
“这渔粉。”莉珂吃了几口,然后抬起头。“像是用汤膏煮的,还没外面的小档口做的好吃,唯一的作用可能就是拍照了。”
“就是呀——”见她也在骂,花茶便放心地加入其中了。
给这碗面数落了一通,反之衬托出了花茶这份便当的含金量,吃着吃着,她忽然抬头问了个问题。
“家里的那个大人,她中午会回家吗?”
“舞小姐嘛,通常都不回。”
“…那家里不是还有个小孩,午饭怎么办?”莉珂皱起眉头,露出不好的目光。
“你在担心这个啊。平常中午都是小空回家把提前做好的午饭加热了和小希一起吃,如果有情况的话会提前说,到时候就换一个人回去。”
“这样…那她怎样回去?”
“按她说的,在还没搬家之前有段时间靠走,之后被班主任注意到了,就每天中午骑车送她来回,到现在也是。”
“老师人真好。”
“就是呀。”
边聊边吃,时间过得很快。花茶的便当基本吃完,莉珂的碗空掉了一半的汤。
午休还有阵子,通常的选择,要么是散步,要么回到课室趴在桌子上眯一会儿,要么到图书室复习功课,亦或者在安静的环境睡个更惬意的觉。
吃饱饭,花茶眼皮沉沉,原本还有些打算的莉珂注意到,也提议各自回教室休息一会儿,准备上课。
一同往回去,在楼梯口分开之前,莉珂问她,今天放学也会去打工吗。
花茶思考了下,而后点点头:“嗯,今天要去帮忙。”
“我没记错的话,是蛋糕店?”
“对呀。”
“服务员吗?”
“有时候在后厨,有时候在接待,偶尔还要收银…我也说不准我是什么员。”
“想让你来服务还得看运气呢。”
“前辈如果要来,不忙的时候就由我来接待吧~”
回到教室之后,她看了下时间。和莉珂吃饭,再加上来回的时间,她的休息时间比起平常要少了。
再看陆陆续续从教室外回来的同学,她似乎感觉到了什么变化。
嘛…也还算开心,就接受了吧。
想着,她把头埋进了臂弯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