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渡往事

第1章 第一章 旧识

鹿陵城原为“卢陵城”,为讳前朝成帝,取城外鹿鸣山之名,更为“鹿陵城”。鹿陵城外百余里有桃花渡,位于两江交汇之处,漕运发达,商客往来不绝。江水浩荡,江岸无涯。这里一边通往鹿陵城,集市鳞次栉比,热闹非凡;一边背靠鹿鸣山,山中有奇石飞瀑,亦是一个好去处;江上船行络绎,对岸青山埋雾,倒颇似一幅水墨画卷。

桃花渡虽取名自桃花,却并无桃花开放,其名乃源于一则病树开出桃花的传说,后沿用至今。如今,桃花渡已是一处水上枢纽:巨舸临津不必细说,虽是庞然大物,却也井然有序,自岸上看去,竟有黑云压城之感;渔舟小船则在另一方聚集,在水上排列仿佛星罗棋布,岸上绿树成荫,小酒馆林立,人声鼎沸——那便是真正意义上的“桃花渡”了。


与鹿鸣山脚下的热闹不同,坐落于半山断崖上的浮沉馆俨然一副与世无争的沉静模样。浮沉馆面朝大江,其上山峰矗立郁郁苍苍,其下山壁光洁如利刃削成。这里占地广阔,环境宜人。自正门进去,穿过一块前院,便是大堂,堂内柜台正对门口,掌柜正襟危坐,头上匾额书有“浮沉馆”三字,开门见山。大堂便是来往之人用膳所在,而自柜台后屏风出去,三合两层如“口”字排列,庭院内梅花摆开,便是浮沉馆四馆之一的梅馆。浮沉馆虽坐落于远离人群处,但由于掌柜的名声,倒也不缺来客。据说掌柜王昌为曾是江湖上赫赫有名的大侠,在动荡的更始时期,一刀一人连斩鹿陵、商州、武章和新都四城沿江九座江匪水寨和七处山匪营地,保护了沿路商客,在庙堂之上和江湖之中均有声望。如今人们来到浮沉馆,看到坐在柜台后那个体型微胖、眯着眼睛、已知天命的男人,可能会难以相信,那一切真的发生过。


本篇要讲述的故事,正是发生在这浮沉馆。



这日黎翠儿刚从后院回来,便看见郑夫人在和王掌柜打招呼。见她进来,郑夫人笑着招她过去。黎翠儿一眼便看见了郑夫人提着的盒子。


“小翠。”郑夫人刚刚坐定,便叫住正要去看茶的黎翠儿,“你坐下罢,我有话与你说。”


黎翠儿只得坐下。


“我家官人前日刚从洞溪回来,要我一定把这个带给你。”郑夫人把那盒东西推过来。黎翠儿也不多说什么,解开包袱,见其中只一灰木盒,表面徽记颇为别致。


“乾清斋家的绿豆糕,你尝尝。”郑夫人边说边揭开盒盖,里面两排绿色圆形小糕点排列整齐。乾清斋,黎翠儿自然有所耳闻;这徽记,少不得在客人的行李中见过。洞溪距此不过百里,顺江而上,两日之内甚至可以往返。绿豆糕本是寻常糕点,但乾清斋的绿豆糕却是声名远播,想来也是沾了店家的光。黎翠儿亦不多言,拈起一块便放进嘴里。


“我也尝过一块,清凉是清凉,但甜得发腻。”郑夫人看着她,眼含笑意。


黎翠儿和郑夫人已经认识两年。两年前,郑夫人生产。郑家虽不是朱门大户,倒也算家境殷实,听闻此事,好事者关系者来人不少。郑夫人清晨启动,却不料迟迟不见胎头,产婆只得让她等待片刻,这一等便是正午。这样一来,郑家就地招待客人,为图吉利,也到门外召集青年男女祈福。黎翠儿正从市场往回赶,听闻此事,也不顾还拎着两大袋黄豆,二话不说便进了偏堂,后听说里面需要人手,带头便入内搭手。郑夫人难产之时,便是紧紧抓着黎翠儿的手,而黎翠儿亦不停在安抚着她。也是奇了,虽多艰辛,郑夫人终是平安产下一子。事后黎翠儿只觉提不了东西,才发现两手都已发青。那之后,郑家夫妇一直感激黎翠儿,虽不频繁,倒也偶尔前来这浮沉馆,聊作问候。


黎翠儿麻利惯了,不等郑夫人询问,便早已将绿豆糕咽下,只觉口中虽是干涩,却弥漫着一股清新的气息。黎翠儿抬起袖子擦了擦嘴角,然后盖上盒子,向郑夫人道谢。


“坤儿……最近怎样?”黎翠儿问。


“他么,纵是体弱,到底是个男孩,倒也爱折腾。这不,今儿随我家官人上鹿陵城去了,我这才得空来看看你。”


“男孩子,多动动总是好的……”黎翠儿说着,耳里已捕捉到堂前的一阵动静:王中郎正叫人去唤陈小蝶过来。想来有新客要入住兰馆罢。两人此时正在柜台后面的房间里,本是王掌柜做事的地方,不过如今大多作为临时待客的所在。


“说到这个,我这儿倒有个差事儿给你。”郑夫人压低声音。黎翠儿知道,这是郑夫人向来的习惯,便收回注意力。“前番张举人回乡,来与我家官人摆谈,说到夫人临产,想寻个清静的所在,我就推荐了这里。”


黎翠儿见郑夫人似乎有意停顿,便接口道:“浮沉馆清静不假,但这山高路远的,折腾来折腾去,怕是……”


“我家官人也是这个意思,便让他往城里去。不过嘛,还是向张举人推荐了你。”


“我?”黎翠儿一惊,郑夫人微微笑了。


“我家官人免不得又把你两年前的事儿说道了一通,张举人也觉得吉利,便请你到时候一同前去。”见黎翠儿还有些慌神,郑夫人又补充道:“恐怕不好拒绝。”

关闭
选择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