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崭新的生活(二)
阿比蕾特·葛蕾颂是个怎么样的人?
毋庸置疑,天才!
这就是这个月以来所有贵族小报所刊载的主题。
她一口气出手两个大手笔的实绩在蓝色海岸的贵族圈内炸出轩然大波,报纸铺天盖地、连篇累牍地去向上层人士们宣传阿比蕾特那无人能出其右的成就。
现在阿比蕾特确实成为名人了,她手上有将近五千金币,够她奢侈地过上两辈子了。虽然和那些从商业街榨取油水的巨头家族比起来,这点钱仍欠缺许多火候,但至少那些“上面的人”肯接纳这个葛蕾颂家的小姑娘到他们的圈子里去了。
五个家族在阿尔瓦建立王国之初就包揽了各个行业的管理权,在数十年的互相挤压后只剩下三个。这三大家族分别是掌管港口贸易的希文、控制陆内锻冶生产的汉德,以及公会地产管理的斯特林。
财务大臣安东尼·库克的职责就是尽可能敲打这些家族,让他们把吃到嘴边的油水吐出来,他的“敲打”有可能留下永久的疤痕,三大家族可有另外两个落魄家族的前车之鉴,吃得更胖的那个总会遭殃。
更何况他们的管理也不是无限垄断的,王室有自己的舰队和御用工士,就算这三大家族胆大包天起了遮天的意图,王室也有充足的力量反击。
财务大臣拿走了大部分,而议会的人将会来吃剩下的残渣,他们以各种活动名目,例如募捐,要求三大家族做表率。这可不是有返利的作秀,他们会把三大家族和民脂民膏全吃下去,一点不剩。
狮子和鬣狗都吃饱了,三大家族才能重新审视自己的所得。不要觉得他们很可怜,就算他们实际上只能拿到赚到的百分之十五,那也是暴利。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用这话去套三大家族可是一点不假。
奴隶业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奴隶猎人和奴隶主组成的奴隶贩子。前者负责捕捉掳掠那些异国异乡的人种回蓝色海岸贩卖,偶尔也捡那些流离失所的流民的漏,后者则负责管理和出售这些奴隶。
另一个部分则是调教师,例如阿比蕾特。他们会对买回来的奴隶进一步训练,破坏奴隶们的人格,并培训一定的技能来应对市场需要。他们和奴隶贩子的关系就好比原料商和加工厂。
调教师说是肥差,也不是每个调教师都有资本去干一票大的,找对接的下家就更考验人脉。就算做成了,也不是什么可以坐享其成的行业,调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他们必须保持优质奴隶的产出,才能维护住名声和收入。
实际上,整个奴隶产业都是斯特林家族的下行分支,人口买卖极度依赖斯特林家族提供协助才能运行起来,否则奴隶主和调教师们是绝对没办法吃到这口血馒头的。
葛蕾颂家族的三代不削减伯爵头衔也是以无封地的代价换来的,换言之,在百姓眼里,阿比蕾特·葛蕾颂是高贵的女伯爵,但在那些真正的巨头眼里,阿比蕾特不过是一个暴发户罢了。
现如今,阿比蕾特的地位还是稍微有点变化的,她吃到了一口肥肉,这口肥肉对三大家族而言不算正餐,他们不在乎这个。倒是吃了这口肥肉的行为证明了阿比蕾特是个“能吃肉的”。
他们分别派了使者去葛蕾颂府上做客,试探了阿比蕾特的口风,对此阿比蕾特全都回以自己将要金盆洗手,激流勇退。
“就算拼尽了汗水和泪水,运气也绝不能少。”阿比蕾特是这么跟使者和记者们说的,“对外的报道上说我是这个行业的一个里程碑,是一个传说。但我的成就也有运气的成分在里边,加上我这抱恙的身体恐怕没办法把传说保持下去,不如就让传说更传说一点吧。”
希文家族与汉德家族对这个回答很满意,因为这意味着他们可以把阿比蕾特接纳到自己的势力范围里去;斯特林家族保持了观望的态度,毕竟自己也不是只有奴隶业这一个产业,不能因此就判断阿比蕾特是想脱离自己的势力范围。
阿比蕾特对他们来说是一块新招牌,以阿比蕾特的名义可以轻易地去渗透其他家族的产业从中获利,而阿比蕾特伯爵的头衔更可以提供强大的保护。
他们不约而同地向阿比蕾特伸出了橄榄枝,允许她接管一些乡下的产业。阿比蕾特没有回绝也没有表态,她说自己还有些收尾的事要处理停当了才好考虑。
阿比蕾特从来就不是傻子,她一开始就很清楚这三大家族的意图,她虽势单力薄,却也容不下他们这样摆弄自己。阿比蕾特·葛蕾颂那张安全无害的假面具底下深藏着桀骜不羁。
她向国库捐了两千金币,领了一块乡下的封地,这块封地之前的主人被削去了头衔,流放到了海外。现在阿比蕾特把这块地纳入自己名下了,她还是第一次当小领主,不过她的志向可不是在赚钱上。
她又斥资五百金币去建新的葛蕾颂府,这种工程少说也要小半年。阿比蕾特不着急这个,乡下的封地是她的烟雾弹,谁都会预想她待到府邸落成就搬到乡下去,实际上则不,她动这个工程的目的并非如此。
接着她又对着三大家族的产业雨露均沾地各投资了些许项目,总共花去八百金币。能不能回本获利倒是次要,这是对三大家族示好,请求他们给自己宽容考虑的期限。
女伯爵自己都从未想过,她这么一个接手一百五十金币都会手抖的人,现在居然能动辄花上几百上千金币而不动声色。这或许跟她自觉自己时日不多有关系,现在是她在和未知的命数所作最后一搏,到这一步,她的手绝不能抖。
只是,有些在她计划之外的东西正困扰着她。
一是父亲的遗物,二是伊尔莎,三是克莱西亚走之前给她留下的那封信。